|
北上广看似富裕和文明程度更高,反倒是参与过商业狩猎的人群比较稀疏。 我自己的总结是,大城市的人们,长期被禁锢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环境压力太大,身体是亚健康的,思想也是亚健康的,潜意识里多患有斯德哥尔摩症状,同情心泛滥,已经被大城市的生活给驯化了,探索世界的欲望低,偏“娘”的多。 所以,第一个要说的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件事,以及这件事对于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往小处说,就是给潜在的狩猎玩家提前做心理辅导,说服他们来尝试,来消费。往大处讲,就是一起思考人类与野生动物究竟该如何共存?把这件事情想得透彻一些,讲的清晰一些,真的是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独立思考的能力。 今天,旧事重提,再来跟大家念叨念叨为什么说商业化狩猎其实是动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究竟是什么意思。这篇文章会比较枯燥,全文3200字,阅读完毕大概需要15分钟,但我保证认真读完后,会让你思考。
在旧石器时代,也就是人类这个物种刚刚形成诞生的洪荒年代里,农业还没有出现,人类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杂食性物种,必须依靠捕猎+采集的模式生存发展,这和其他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强势物种一样,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在狩猎的过程中,人类发明了投矛和弓箭,以此出现了团体协作的生存习惯,奠定了现代文明的基础。在这时,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是非常直接的食物链关系,食物链上层物种依赖于捕食下层物种得以生存和延续。
在旧石器时代时,我相信是绝对不存在野生动物保护观念的。但在反复的试错中,人类本能的懂得了不能过分狩猎与采集,一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储藏条件保存多余的收获,二是会给下次狩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有两个理论支持上述的结论,第一,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被驯化的猪马牛羊等物种,他们的形成就是在旧石器时期,这个驯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保护”动物的一种方式。
第二,对当代社会仍旧存在的旧石器部落文明研究后发现,他们存在有意识保护居住地种群健康繁殖延续的行为。这种不过分利用的意识,其实就是动物保护意识的萌芽,这种做法,也是在为今后更好的持续性利用创造条件。
转回来咱们接着说对动物的驯化过程。在大约一万年以前,部分人类开始掌握农耕技术,以此带动畜牧业的技术升级,畜牧-农耕模式比起狩猎-采集模式要稳定可靠地太多,可以养活更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有了更能维持可持续生计的家畜和作物后,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发生了第一个明显变化—部分人类的生存可以不再依赖于野生动物的直接利用,两者间直接的食物链上下层关系开始松动。
到了距今6000到2000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中国夏商周的时期,人类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进入了青铜和铁器时代,冶金技术的出现使得金属农具开始被大规模使用,农耕效率有了质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类群体开始完全摆脱对野生动物的直接利用。
同时,在面对野生动物时,人类彻底成为食物链最顶端的唯一物种,没有人类猎杀不掉的野生动物,人类再也不是任何食肉动物菜单上的选择之一。这个时期,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转变为,几乎不存在食物链的上下层关系,人类开始注重获取肉食的效率,大规模的畜牧代替狩猎,狩猎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仅仅为了食用。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动,15-17世纪,大航海时代来临了,催生出地理大发现和物种大交换,比如说,西班牙人把马引入了北美,葡萄牙人把土豆番薯引入了中国。更高效率的畜牧-农耕模式进一步挤压残存的狩猎-采集模式,99%的人类不再直接利用野生动物,农作物与家畜的繁荣,是人类与自然界的纽带关系变得模糊。
人类开始和野生动物划区隔离开来,人类居住在城镇里,而野生动物占据丛林,两者间的食物链关系消失殆尽,而且不再在同一区域内繁衍生息,两者的地盘界限清晰,不再发生交集。
18-19世纪,人类社会的极速扩张,带动了城镇化高度发展,出现了人口大爆炸,人类居住的区域不断扩张,快速蚕食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带来两者地盘间的此消彼长,这时,野生动物的数量开始大幅下降,一些物种消失灭迹了,比如澳大利亚的袋狼,嵩山上的豹子和灰狼。
20世纪初,人类文明发展到开始考虑科学管理野生动物资源的程度,有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始设法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使其在与家畜的竞争中不至于被淘汰,物种的多样性被重视,野生动物数量在部分地区,比如北美和南部非洲,慢慢开始恢复。
尤其是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让部分地区的野生动物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人类忙于互相残杀,使得野生动物有30多年时间得到了喘息和恢复。
到了1970年代,由于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动物权利思潮横空出世,并在短时间内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得到了城市居民的广泛拥护,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的呼声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但城市居民没有意识到,城市化侵占野生动物栖息地才是导致物种数量大量下降的最重要因素。一块原始的土地,一旦被城市化开发或者变成农田后,那么原本栖息于此的所有物种都将彻底消失,城市化造成的物种灭绝是彻底且极速的。
而越来越强大的动物保护主义者和组织,在缺乏事实依据和理性归纳总结思考的前提下,仅凭朴素的道德感和直觉,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活动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至少从思想上让大多数人类有了更加主动积极的动保态度,但这种活动的实际收效较为甚微。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动保组织去维持人类社会发展和野生自然环境间的平衡,比如说,不让因纽特人狩猎北极熊的话,他们就会失去一大块收入来源,这个钱谁补偿给他们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部分动保组织采取的应对方式是虚假宣传,通过极度夸大野生动物窘迫的境况,换取更多的公众支持,这是最不可取的方式,虽然确实有效,但仍然无法取得人类与自然间的平衡,治标不治本。
动保组织最朴素也是最错误的基本观点有两个,一是:利用就是不保护,要求彻底终结人类直接利用野生动物资源,赋予不利用者道德优越感,比如,素食主义者们通常高调的向周边人群展示他们的饮食理念是道德的。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二是:保护就是不利用,这个观点更进一步,宣扬直接打击利用以作保护,说直白点儿,这个观点就是恐怖主义的一种行径了,和中东某组织没什么区别,这个观点的逻辑就是,我不吃猪肉,你也不能吃猪肉,你不皈依伊斯兰教,你就应该被消灭。可见,这两种观点虽然朴素,其逻辑根本性是错误的,但造成了思潮影响了很多国家地区的政府制定。
而网络上批评狩猎的声音,莫外乎以下几种: 1、动物是无辜的,猎杀无辜,有罪; 2、以取乐为猎杀目的,非以生存必须,有罪; 3、物种所剩无几,促其灭亡,有罪; 4、传播非某主义的价值观,有罪; 5、许你摸得,我孔乙己却摸不得,有罪。 基本概括如上,我今天只针对1,2,3类观点提出不同声音,至于4,5两种,你们这两类我惹不起,但我承认你们是伟大光荣正确永不犯错,一定可以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指引人类走向伟大光明的未来,所以,宇宙真理部出门请左转,保持好队形,加油,继续,谢谢!Go on,Very Good,Thank you!
进入21世纪,肯尼亚政府延续40年的禁猎政策已经被事实证明全盘失败,成了一个巨大的国际笑话,非但未能保护好境内的野生动物,反而造成了灾难性的种群灭绝后果。反观坚持开放商业狩猎的其他地区,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要好的话,这些地区包括不限于:整个北美、未被工业化城镇化吞噬的欧洲、南部非洲、俄罗斯大部、澳洲等等。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现代人类是完全要依靠经济社会才能生存发展的物种,随着现代农业和畜牧业越来越发达,人类生存已经完全不需要利用野生动物了,所以它们的存在价值一跌再跌。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超越经济的道德是苍白的,无论人们如何用道德高呼野生动物是“无价之宝”,现实是,除了存活于严格保护区或人控环境下的明星物种(熊猫、朱鹮这类精神价值极高的极个别物种),绝大部分的野生动物种群已经是“无价值累赘”。唯有开放商业狩猎获取收益,才能重新赋予这些野生动物额外的商业价值,才能形成经济激励,才能真的达到持续利用的目的,使它们在现实中被保存下来。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虽然“利用就是不保护”听起来道德很纯洁很高尚,“保护就是不利用”看上去很激昂很慷慨,但基本事实是:对于野生动物,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如果一个物种还能通过各种方式被利用,则它就具有一定价值;若这份价值还能反馈到保护中,那我们就完全不必担心他会灭绝,相反,那些难以通过任何方式利用的物种,前途才是真的堪忧。在“无法利用”导致“没有利用”的客观前提下,它们完全得不到任何的保护。
没有利用,就没有保护。商业化狩猎是在保护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是珍贵的资源,它们应该比工业化的农牧产品有更高的价值,让这些价值通过合法狩猎的方式变现,稳定持续的发展,其实就是保护。让这些价值因为滥发爱心或者圣母婊们而白白丧失,才是真正的伤害。
|
|